服务热线0917-5496961

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得与失

发表时间:2017-07-27 08:55

在现实生活中,人们往往会有得与失的考虑。何为得,何为失?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不同,理解和追求也不同。对共产党人来说,正确地看待和对待得与失,关系单位团结,党员队伍稳定,也关系保持党员先进性,不可轻视。今天就我馆实际情况谈谈党员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得与失,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。

     殡仪馆和其他行业相比,除了每天面对他人的生死别离之外,还要面对全社会的监督,在这种环境下生活工作,需要耐得住寂寞,顶的起世故压力,稳得住心神,经得起考验。对比其他光鲜轻松的行业,有些同志不禁产生了疑问:“我们这样辛辛苦苦,勤勤恳恳,认认真真工作是否得不偿失,有必要吗?”
    其实,借用现代社会一句充满辩证法的话就是:“得中有失,失中有得。”诚然,我们的岗位平凡,在有些人眼里可能低下,没有好的发展前途。但我们对生命的意义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,我们更加关爱生命,更有责任感和神圣感。我们应当正确认识和对待得与失,在奉献中实现人价生值。

一、正确认识得与失辩证关系

        从哲学观点上解释,得与失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,两者是密切相连,可以相互转化的。“塞翁失马,焉知非福。”失去局部的利益可能会得到完整的人生。纵观我们身边的例子,都验证了有得必有失的道理。十八大以来的反腐案,多个显赫一时的高官纷纷落马,他们为了取得更高的职位,得到更多的物质享受,大搞腐败,疯狂攫取钱财,过着骄奢淫逸、醉生梦死的腐朽生活。然而他们却失去了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,失去了国家工作人员的奉献精神,忘记了廉洁奉公、执政为民的宗旨。结果,有的押赴刑场结束了年轻的生命;有的在铁窗里度过残年余生,失去了自由,失去了家庭和亲情。他们过多追求“得”,却将自己输得精光。我们应该珍惜现在拥有的,追求一种有尊严、有光明、有意义的生活

二、正确理解得与失的关系

     得与失是前后贯通、左右联系、互相转化的。纵向看,前辈的失,才有今天的得;今天的失,才有后人的得。“饮水不忘掘井人”,讲的是前辈奉献,惠及当代,我们应该有这样的感恩。“前人栽树,后人乘凉”,讲的是今天奉献,泽被子孙,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胸襟。横向看,他人的失,是为了我们的得;我们的失,是为了社会和人民的得。个人得失抛一边,人民得失放心上,我们应有这样的境界。作为殡仪馆的党员应正确地看待得与失,乐于多失,甘愿少得,得亦不喜,失亦不忧,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,有利于加强党性修养,争创一流成绩;有利于改善党员精神面貌,增进党员干部队伍的团结。

      1.我们殡仪馆的党员干部积极参与“两学一做”学习教育,认真学党章党规、学系列讲话,做合格党员,正确认识理解得失关系。明白了有得必有失的道理,认识到岗位工作重要性,就可以感受到我们生活的充实,增强我们争创一流成绩的信心。在殡仪馆工作,我们就是天堂使者,我们视逝者如亲人,视丧户如亲属,尊重逝者的尊严,以虔诚的态度为逝者服务。我们必须具备更高的服务意识,用“心”服务。在奉献社会中让自己的人生闪闪发光,这是多么有意义的人生!我们要珍惜岗位,珍惜生活,做出一流的成绩,回报社会给我们带来的“所得”。

     2. 乐于多失,甘愿少得,得亦不喜,失亦不忧,这是积极的人生态度,不能把什么都认定是自己应得的,固执强求,得之以为应当,失之以为天欠,这只会自找烦恼。工作生活中总会有一些不如意,在分配工作时,有些同志可能任务多了一些,责任大了一些;干部提拔时,有些同志虽然资历、能力、学识、思想素质全都达标了,但因优秀人才多,竞争激烈而落选。人非生而知之者,孰能无惑?工作中的这些事情往往影响人们情绪和工作热情,如果人人拈轻怕重、挑肥拣瘦,那重要工作谁来做?如果人人计较利害得失,那队伍不就成为一盘散沙了吗?失去一次提升的机会,却得到了锻炼,增长了见识,为下一次的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。我们对工作中的得失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,消除不良的攀比思想,有利于改善党员精神面貌,增进党员干部队伍的团结。

三、正确认识人生价值

    先进模范之所以先进,就是把党和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,而把个人的名利地位看得很淡。在得与失的问题上,心胸和气量可以很狭小,也可以很广阔。雨果说:“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,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,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。”将自我放得越大,心灵就越小;达到无我境地,心灵就最广阔。我们共产党人,眼界要宽阔,胸襟也要宽阔。这样才能淡泊个人得失,志存高远,成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,也成为一个活得有价值并快乐着的人。

    殡葬是社会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,与人民群众生老病死密切相关,对社会文明进步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。2016年5月31日,常州晚报一季度“最美常州人”揭晓。我馆高强生同志以“出彩中国殡葬人”上榜。给予我们殡葬人如此崇高荣誉,是我们单位和全体殡葬人的骄傲。我们为这样的工作岗位和环境而自豪,能为向社会宣扬这种精神而骄傲。这也是我们所有殡葬人一大“所得”。具备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,本身就能体现我们的人生价值。

    恩格斯说:“人是生活,动物则是生存。”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具有高度发达的大脑和思维,人有高尚的思想精神追求,所以将那些极端自私自利、损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人称之为“禽兽不如”。人活着总要有精神追求,总要对家庭、对周围的人、对社会有用处,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要“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”,这就是人生价值的体现。我们殡仪馆作为服务窗口单位,倡导、引导人们遵守道德习俗,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推动作用,对于净化社会风气、改善人们的精神面貌具有积极的用处。我们的人生价值就是通过服务奉献社会,让逝者以一种体面的,尊重习俗的方式得到安息,用温情暖化心灵。归根结底,我们殡仪馆成员的人生价值就是服务与奉献社会。

四、正确对待得与失,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

        1.树立“正当取得”意识,以合理的途径取得荣誉。古人云:君子爱财,取之有道。“得”之道并不是不择手段的谋取,不是巧取豪夺,更不是营私舞弊、欺骗群众,而是 通过合情合理合法的正当途径去取得。高强生同志,1986年参加工作。30余年,在遗体化妆岗位上,爱岗敬业,默默无闻,无怨无悔。以最大热情,不计得失地工作,用自己的模范行动,树立了殡葬职工美好形象。先后获“江苏省文明职工” “常州市五一劳动奖章” “全国殡葬先进个人”《强生劳模工作室》带头人 “省劳动模范”“最美常州人”等荣誉称号。作为殡仪馆的党员干部,我们应当遵纪守法,模范地执行党的方针、路线、 政策,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,做群众的示范榜样。靠真才实学和实干精神、靠拼搏奋斗和群众支持,以合理的途径取得荣誉。爱岗敬业,以无限的热情和高度责任感对待工作。


      2.树立“坦然失去”的意识,从容应对挫折成败与个人得失。得到了不知感恩,得不到怨天尤人,这是人性的悲哀。在一篇散文诗《远山》中,有一段话:“不要攫取。攫取会使你失落。失落你要攫取的东西和你的自我。不要占有,占有会使你虚无。你得到的将不再是你所需要的,而你也不再是过去的你。”这可以作为正确看待得与失的注解。如果不能坦然面对失去,不能正视现实中的挫折,就会导致心理失衡,甚至会改变人生的方向。当我们身处逆境,要想到“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”的古训,把艰难困苦看作成功成才的必经磨难;当我们遭遇失败时,要思考“失败是成功之母”的名言,把失败看作经验积累的过程;当我们失去一些机会时,仍然要保持平和的心态,树立“坦然面对失去”的意识,以胜不骄败不馁的乐观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作风,投入到具体的工作。


      3.树立集体主义观念,淡化个人得失。集体主义能够让我们淡化个人的利害得失,看重集体和国家的大局利益和长远利益;能够使我们超然物外,洒脱行事,引领我们提高思想觉悟,少计较个人得失,少盲目攀比,多考虑整体利益。说集体主义是指导我们正确对待得失的一副良药。中国有句古话叫做:“皮之不存毛将焉附。”殡仪馆与职工之间,职工就是毛,殡仪馆就是皮。只有树立集体主义观念,坚持个人服从集体、局部服从整体的原则,维护大局利益和长远利益,才能促进殡仪馆建设的蓬勃发展。


      4.树立无私奉献观念,实现人生价值。强调党员干部对国家、社会、单位的付出与贡献,突出无偿的、无条件地服务人民群众。与之相对立的一些词语是索取、索要或者获得,奉献本身就要求我们将得失成败放在脑后,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,达到一种只求贡献而不求所得的忘我境界。共产党人不否定个人对物质与文化生活的追求,不否定个人利益,但更强调奉献与服务精神,所以我们要看轻成败得失与个人利益,树立奉献观念,人人争当先锋模范,人人提高服务质量,团结友爱,相互帮助,相互支持,做一个对家庭、对同事、对单位、对社会有用的人。有理想追求、有尊严的实现共产党人的价值。舍去非法的利益和腐朽的物欲,追求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精神生活。作为用先进思想武装的共产党员,我们不但要科学理解得与失的辩证关系和意义,还要正确对待个人生活工作中的得与失,坚持以合情合理合法的正当途径谋取利益、职位和荣誉,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态,从容地应对挫折成败,更重要的是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,用超然物外的高姿态,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和奉献意识,淡化、看轻个人得失,维护大局利益和长远利益,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。


    善待他人善待自己!我们身边拥有着很多的幸福和快乐。面对失意一定要保持一种“不计得失”的心态,了解所有困境都是暂时的。美好的人生需要苦难,把握好逆境带来的机会,在坚持中寻求突破。只有深刻地自我反省,才能更清楚地享受人生的真谛。人生很短暂,珍惜今天和明天才能使有限的生命变得更加绚丽与辉煌。